close

所幸有一種高能量、低脂肪的牛奶替代品,不但保存期更長,既健康,能預防疾病,又環保,而且成本低廉:豆奶和其他豆類製品。遺憾的是,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卻鮮為人知,更諷刺的是,美國人口不到全球人口的5%,大豆的產量卻占全球近50%,美國每年生產約三百萬蒲式耳(bushel,一蒲式耳約當36.4公斤)的大豆,98%當作動物飼料或工業用途,只有2%供人類直接食用,而2%絕大部分輸出到日本和其他嗜食豆類食物的國家。



大豆於十九世紀初引進北美時,不是當作食物而是快速船隻上的壓艙物。一九○四年,著名的非裔美人化學家喬治.華盛頓.卡默爾(George Washington   Garver)發現大豆高蛋白含量適合當動物飼料,而且還發現,棉花和其他作物每一到三年和大豆輪耕的話,可提高品質。亨利.福特利用大豆製造福特汽車的塑膠零件,一九三五年以前,每部福特汽車約使用六十磅的大豆。


但是讓大豆成為保健膳食中主食的最大好處,直到最近才發現。對人類來說大豆是我們今天所知低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纖維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最佳來源。此外大豆還具有療效,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心臟病和癌症這類由乳製品造成疾病。


大豆的鈣質含量高,而且不像牛奶含有酪蛋白導致骨骼中鈣質的流失。大豆經過證實可改善骨質疏鬆症狀,因為大豆含有異黃酮(isoflavones)可以增加骨骼的礦物質含量和骨質密度。異黃酮是一種在植物內產生,無色的有機化合物,數量足以影響動物的內分泌系統。另一種名為金雀異黃素(genistein)的大豆異黃酮,在實驗室的試管中加入肝臟的癌細胞可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其他的豆類異黃酮可以降低停經婦女熱潮紅(hot flash)的頻率和強度,作用類似女性荷爾蒙補充治療。由於大豆中的蛋白質對心臟病有明顯的預防效果,所以FDA在一九九九年十月宣佈,大豆生產者可以聲明「每天食用二十五公克的大豆蛋白質,可以降低膽固醇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一年後,美國心臟協會(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也支持同樣的說法。


相同重量大豆所含的蛋白質比牛肉、魚肉或雞肉多,而且幾乎沒有膽固醇和飽和脂肪。此外,對希望節制或杜絕動物性蛋白質攝取的人來說,大豆蛋白質是唯一「完全」的植物性蛋白。如前所述,人類需要從蛋白質取得二十種基本胺基酸,其中十一種人體可以自行製造,其餘的九種必須從食物中攝取。大豆蛋白質提供這九種不足的胺基酸,就和牛乳或肉類製品中的蛋白質一樣的完整,但是少了荷爾蒙、飽和脂肪、熱量和對生態環境的危害。


中國人種植大豆和製造大豆飲料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而且風行全亞洲已有幾世紀之久。在西方,奶(milk)一詞是在十二世紀出現,其定義是「女性為養育幼兒自乳腺所分泌液體,或未成熟穀粒的汁液。」雖然奶的定義明載如此,但是牛奶的製造商仍厚著臉皮在二○○○年二月對FDA提出抗議函,要求禁止豆奶製造商在廣告上使用「奶」一詞,且聲稱「“奶”具有識別的標準,指的必須是從乳牛身上產生的。」如果FDA堅持牛奶和奶的廣告要陳述事實,那麼應該規定牛奶要標示「牛膿」含量,且每盒鮮奶都要印上像每包香菸上的警告字眼(例如,「醫生警告,人類飲用牛奶可能導致過敏、便秘、脹氣、細菌感染、骨質疏鬆、肥胖、心臟病和癌症」)


一些經常上昂貴日本料理上餐廳的美國上流社會人士,已經喜歡上豆類而不自知。高級日本餐館經常提供一種綠色帶夾的豆子當開胃小菜,這種稱為毛豆的小菜,就是煮過(或蒸過)的大豆,也就是在成熟前採收的大豆。多數上日本料理店用餐的日人,大都只是把毛豆當成主菜前的點心,卻不知道這對身體大有助益,而且比魚含有更豐富的蛋白質和營養,每杯含有二十二公克的蛋白質。雖然美國現在種植毛豆的面積很小,但獲利豐厚,一旦毛豆的妙用漸漸廣為人知,栽種面積勢必大幅成長。


許多人都不願意嘗試新口味的食物,總是習慣早上喝杯牛奶或中午吃個吉司漢堡,那些熱中於嘗試新鮮食物的人通常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而不是為了長期的健康著想。即使我們對豆類食品並不陌生,而且滋味也不錯,但如果要真正影響到一般人的飲食就必須像麥當勞的大麥克或可口可樂一樣的便利,隨手所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siu64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